链轮是机械传动中与链条配合的关键部件,通过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,广泛应用于自行车、摩托车、工业设备等领域。以下是链轮的基础知识要点:
1、结构与组成
链轮由轮齿、齿槽、轮毂和辐板组成:
轮齿:与链条滚子啮合的部分,其形状和尺寸直接影响传动稳定性。
齿槽:相邻轮齿间的凹槽,需与链条节距匹配。
轮毂:轮中点与轴连接的部分,通常带键槽或螺栓孔。
辐板:连接轮齿与轮毂的加强结构,增强整体强度。
2、分类
按用途:
驱动轮:主动轮,连接动力源(如电机、发动机)。
从动轮:被动轮,跟随驱动轮转动,输出动力。
按齿数:
小齿数轮(如9-17齿):常用于高速轻载场景,但易产生振动。
多齿数轮(如20齿以上):传动平稳,适合重载低速设备。

3、核心参数
节距(P):链条上相邻滚子中点的距离,需与轮齿距严格匹配(如08B链条节距为12.7mm)。
齿数(Z):决定传动比和轮尺寸,齿数过少会导致链条磨损加剧。
分度圆直径(D):理论计算直径,公式为 D = P / sin(180°/Z)。
滚子直径(d):链条滚子的外径,需与轮齿槽尺寸兼容。
4、链条与轮的匹配原则
型号一致:如08A链条需配08A链轮,不可混用。
齿数范围:单排轮较小齿数建议≥9,双排轮需适当增加齿数以分散载荷。
安装间距:两链轮中点距应控制在链条节距的30-50倍,避免松了或过度张紧。
5、维护要点
定期检查:观察轮齿磨损情况,若齿厚磨损超过10/100需更换。
润滑保养:在链条与链轮啮合处涂抹润滑脂,减少摩擦和噪音。
张紧调整:通过调节中点距或安装张紧轮保持链条适度紧绷。
总结:
链轮的设计需综合考虑齿数、节距、材料(如45#钢或40Cr)及热处理工艺(如调质处理),正确选型和定期维护可显著提升传动效率并延长设备寿命。
